美元(USD)
在外匯市場中具領導地位,大部份貨幣組合中均以美元作為基準貨幣或相對貨幣。美元是各國央行主要的外匯儲蓄貨幣,因此美國在環球的政治經濟地位是美元價格的最大影響因素。由於美國國內匯市、股市、債市等市場關係密切,資金在各個市場的流動量甚高,因此美國國內的主要經濟數據及對美元匯率亦有直接影響。
歐元(EUR)
歐元是歐洲聯盟(歐盟)其中17個國家流通的貨幣,是全球第二大流通貨幣,也是各國中央銀行的第二大主要儲備貨幣。歐盟現擁有27個會員國,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,成員來自多個主權獨立的國家,各國政治文化及經濟發展的差異導致歐盟內部產生矛盾;歐洲央行嚴控通脹,加上歐盟促進經濟改革的政策成效未見顯著,成為左右歐元發展的因素。歐元是美元的主要替代投資貨幣,因此美元弱勢時,歐元應最直接受惠。
日元(JPY)
日本是國際最大的投資者和債權人,亦是全球儲備最多的國家。日本經濟環境影響日元資金流向,同時影響全球經濟;如果市場憧憬日本經濟反彈,日元匯價上升,意味資金會回流日本市場,從而影響日本投資者長期持有的澳元、加元及紐元債券,以及各種具影響力的投資產品。由於過去廿年日本經濟步入衰退,加上缺乏天然資源,經濟長期依賴出口,對日元匯價構成不明朗因素。由於日元利息接近零,當美元走勢強勁時,美元兌日元的買盤便會湧現,以賺取息差,深受投機者歡迎。
英鎊(GBP)
英國是全球产品及天然氣生產國,是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,同時也是國際最大的外匯、保險金融及貿易中心。英鎊走勢直接受資金流向影響,當投資者減持英國股票及物業時,會令英鎊受壓。隨著歐元面世,投資者持有英鎊的比重降。
加元(CAD)
加拿大是七大工業國之一,天然資源豐富,社會、政治及經濟環境相當穩定,國內蘊含大量礦產及能源,農業發達,農產品豐富,出口外貿是主要影響加元的重要因素,當商品及产品價格上漲時,資金便會流入加拿大,令加元受支持。
澳元(AUD)
澳洲天然資源豐富,是礦產、農業產品的重要出口國,商品價格上揚令資金流入澳洲,有利澳元匯價。近年亞洲成為澳洲主要出口地區,因此亞洲經濟情況直接影響澳元走勢。
紐元(NZD)
新西蘭和澳洲的經濟基礎相近,紐元同樣是商品貨幣,但新西蘭出口偏重農業和木材,受亞洲原材料需求的影響更大。
瑞郎(CHF)
瑞士是傳統的中立國,瑞士法郎也是傳統的避險貨幣,政治動盪期,能吸引避險資金流入,另外,瑞士憲法曾規定,每一瑞士法郎必須有40%的黃金儲備支撐,雖然這一規定已經失效,但瑞士法郎同黃金價格仍具有一定心理上的聯繫。黃金價格的上漲,能帶動瑞郎一定程度的上漲。在特殊時期,特別是政治動盪引發對其大量的需求時,能很快推升其匯率,且容易使其幣值高估。2011年9月6日,瑞士央行突然宣佈將瑞士法郎與歐元掛鉤,把匯率上限定在1歐元兌1.2瑞郎。